。
日期:2025-11-03 10:27 浏览:
推动技术创新升级,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加快产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变革。 ——摘自“十五五”建议。只要预设好参数,一键启动,大型中药提取设备就会平稳运行,精准完成加料、提取、浓缩等一系列流程……近日,位于亳州谯城经济开发区的安徽协和成药业有限公司智能生产工厂里,设备嗡嗡作响,工作人员张顺顺对提取罐的温度、压力、液态进行监控,随时上报异常参数,为企业提供数据支撑。持续优化系统。 “以前中药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是相互独立的,物料流程复杂。现在,通过开发智能集中控制系统,我们彻底打破了信息壁垒,实现了实时生产参数共享。这不仅简化了人工流程,也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提质增效和节能降耗。”该公司副总经理周松东告诉记者。协和成药业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连续荣获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火炬计划称号。 2023年5月,公司启动中成药、粮食配方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建设,利用数字化智能技术以信息化为主要动力,全面推进产业升级。今年8月,新建的智能工厂正式投产。 “从原料输送到投料、烹饪,以前每个环节都依赖人工,现在智能生产设备和控制系统已经实现了全自动加工,完成了实时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周松东说道。与传统模式相比,气体运行成本降低25%,生产效率提高40%,产品不良率降低10%,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30%,综合劳动生产率跃升50%,有效提高了整体生产效率和产品市场竞争力。中央控制室的大显示屏上,显示着众多生产设备的温度、压力、液位等主要参数。线路一目了然。 “对于提取车间,智能控制系统将实时反馈设备运行状态、提取罐内物料状态、阀门开闭情况。”控制室负责人斯亚涛解释说,“所有设备状态都在系统中直观显示——亮色代表,灰色代表。当不正常时,相应点会闪烁并报警。” “通过自动控制,生产单元之间的衔接更加顺畅,设备启停更加精准。在能源利用方面,单位产出能耗比人工操作时期下降了11%,真正实现了节能降耗、提质增效。”周松东介绍。从“手动控制”到“数智赋能”,企业正在用“AI+人”的创新模式来控制不断完善生产场景模型,突破中药生产效率瓶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大鹏让我们推动技术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加快产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变革。 “未来,政府提供方向和支持,企业敢于投入、创新,这样双向发力是一定的,可以把中药产业智慧化转型的规划图变成现实,让古老的中药生产在数字化浪潮中得到激发。”周松东说。中医最有名的就是去ld品牌亳州。系统完整性。 “世界中药之都”将开始获得国际影响力。 ”亳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任蕾)